2) 我每年都有一個小習慣,就係鍾意係5隻全年跌幅最多的藍籌中選取一隻,然後放半年至一年,睇睇整體回報會否跑贏恒指,上年我就選左EX藍籌992聯想,如果聯想全年不計股息回報為18.88%,如計埋已收股息,總回報達24%,可為2018年的股王,哈哈。
今年五大最差表現藍籌(連股息,按跌幅排列) : 瑞聲(2018),全年跌66.81%。石藥(1093),全年跌4.34%。吉利(175),全年跌48.46%。中生製藥(1177),全年跌43.88%。恒安(1044),全年跌31.87%。我最後選了恒安,原因一來佢係5隻股息中最高,達4.4厘,二來佢係中國最大的衛生巾供應商, 恒安於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在中國的衛生巾銷售方面仍然排名第一,佔相關市場份額約27%(比排名第二的市場份額高出約8%)。由於衛生巾是比較算係個人貼身用品,品牌同質素係好重要,用開果隻的話,好少會轉,呢兩樣就係恒安最大的護城河。股價方面,恒安一般都係起PE 15-20之間上落,個人認為PE 15或以下算係一個比較便宜的價格,所以最後選擇56.65買入一手試試眼光,希望年尾有所收穫啦:)
3) 最近review哂自己保險,做左部份整合,可能意識到人將到三十,感到責任開始黎,做好保障,免得有突發事情令自己家財盡失係好重要。因為我先前只有一份100萬住院醫療同一份40萬儲蓄危疾,年繳保費合共$11,193,月繳約$932,但人壽及意外保障係完全無,而且危疾40萬係根本唔足夠,所以我就取消左份儲蓄危疾,改為買入一份100萬非儲蓄固定十年保費的癌症保、一份200萬非儲蓄固定十年保費的人壽保、一份每日$1000住院現金保及一份意外保。
有趣ge係保額同保障大大提升左,但係年繳保費就少左好多,而家年繳保費合共只係$7,423,月繳約$618。前後一年相差近$3800。其實呢個分別就係在於儲蓄型同非儲蓄型的保險。大部份儲蓄型保險的保費都會比非儲蓄型係同一個保額上貴十倍以上,原因係保險公司需要係你的供款期內(say 20年) 收哂你部份20年的保費,然後再進行投資,用投資所賺到的紅利幫你交20年後的保費,當中亦包括醫療保呢D供唔斷的保險。
個人認為儲蓄型同非儲蓄型的保險各有各好處,最緊要係選擇自己岩的保障同保額。儲蓄型保險賣點係供完固定年期就以後都唔洗供,say 20年靠呢20年供多左的錢去賺紅利,但呢20年保費會貴好多,削弱左自己的購買力同財富創造能力,而且20年內退保損失會好大,儲蓄型保險比較適合月光族或只做現金儲蓄不作投資的人。 相反非儲蓄型的保險的最大好處係比少少保費就有一個好大的保額,槓桿較大,但係就因為供唔斷,要及早計劃諗下未來要比的保費,呢個保費係講緊50歲之後,因為其實20-50歲的保費升幅唔算話好大。 非儲蓄型的保險比較適合投資者,用年青的時間同承受風險的能力去創造出最大的財富,然後用被動現金流去交後期的保費 或者已經係60歲之後已經有流動資金1000萬+供斷左的樓,咁已經可以唔洗買保險保下半世哈哈。
P.S 原來市面上已經有保到80歲的非儲蓄保,最近見到匯豐銀行有個癌症保險係只要你驗到有原位癌/初期癌症,賠左20%之後已經唔洗再交保費,你仍然有另外80%保障 (either 癌左保or人壽保)到你80歲,有興趣可自行去匯豐官網睇。
你提起 我都要買返份人壽保險 聽說中國人壽最好
回覆刪除我覺得人壽保險就比較簡單,因為賠償條款就係只要受保人身故就可賠比受益人,某d人壽保如恒生易安逸,會附加埋只要有醫生證明得12個月命,就可提早賠償,我會建議睇槓桿,即係用最低保費買最高保額,邊個最平就買邊個!
刪除